蜀国(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呢)

嘉瑞君

三国历史是我国古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段历史。魏、蜀、吴三国,他们三者之间的尔虞我诈、恩怨情仇成了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三个国家在半个多世纪上演的一幕幕战争,给今人增加了无数百无聊赖之后的精神食粮。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更是把《三国演义》当成了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甚至阴谋诡计的教科书。

蜀国 文有智圣诸葛亮 武有五虎上将 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呢?

对于魏、蜀、吴三国,《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感情色彩总的来讲是扬刘贬曹,无数的读者或者电视剧的观众也在无形之中被“带沟里了”。蜀国的人物,从大老板刘备到文臣武将,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明星。文有卧龙凤雏,也就是诸葛亮和庞统。武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总。

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需要有综合国力做支撑,兼有文官智囊团的运筹帷幄和能征惯战的将军战场指挥。举个例子,让巴基斯坦进行统一南亚的战争,消灭印度无异于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三国综合国力比较

魏国

魏国是三国疆域最大的,东汉十三州魏国占据大半,北到甘肃河西走廊,东北占据辽东半岛,控制了关中平原、华北的优质土地,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南方大致稳定在今天的湖北省和安徽北部,西南大致以秦岭为界和蜀国南北对峙。

曹魏人口最多、垦田面积最广,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最强的原因。人口达到一千万,文臣武将也是最多的,文臣如云、猛将如雨。文官有荀彧、贾诩、郭嘉、程昱、司马懿、陈群等等。武将有五子良将:张辽,于禁,徐晃,乐进,张颌等等,后期有曹魏双璧:邓艾、钟会。

吴国

吴国的疆域大致是今天我国的东南半壁江山、包括江苏、安徽南部、浙江、福建还以及两广地区。

人口超过五百万,吴国也是人才济济,军事统帅先后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狠角色。文臣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张昭、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等等。军事将领有甘宁、周泰、凌统、程普等等。

蜀国

蜀国疆域大致今云南全省,四川、重庆、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汉中,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真正有效开发利用的主要是四川和重庆,其余还是蛮荒之地。

蜀国 文有智圣诸葛亮 武有五虎上将 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呢?

人口仅仅刚刚超过百万,前期的文臣主要有诸葛亮、法正等。后期是蒋琬、费祎等。前期的武将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魏延。后期的文臣武将凋零,真正拿得出手的很少。武将有姜维、廖化等,文臣有蒋琬、费祎等。

蜀国对外战争

蜀国执行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联吴抗操的政策,实现了天下三分有其一的目的,但是蜀国的对外战争无法打破三国鼎立的局面。

吴蜀夷陵之战公元221年,刘备为了关羽和张飞二将报仇,更为了夺回荆州,不顾诸葛亮等群臣的反对,意气用事、亲自带领五万余军队贸然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派陆逊为大都督,率领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最后,被陆逊用火攻火烧连营四十余座,刘备全军覆没。一生征战无数的刘备败给了名不见经传的东吴新秀陆逊。刘备含恨病死在白帝城。夷陵之战以后,诸葛亮派使臣出使东吴,两家重归于好,共同抗击曹魏。

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在我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在三国之前,还是三国以后。偏安巴蜀的政权无一例北伐中原,统一全国的例子。只有被其他政权灭亡的例子。

蜀国 文有智圣诸葛亮 武有五虎上将 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国富兵强,秦惠文王派司马错和张仪攻取了巴国和蜀国。

公元263年,魏国邓艾和钟会灭蜀国。

桓温于永和三年(347年)灭亡李雄建立的成汉。

公元412年,刘裕灭谯纵建立的西蜀政权。

公元925年,后唐李存勖派兵攻蜀,王建 建立的前蜀灭亡。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王全斌灭了孟知祥建立的后蜀。

诸葛亮北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是为了践行他和刘备毕生的追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六次北伐总体上来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取得了一些小胜,杀了魏国大将张郃,收了后来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姜维。

姜维北伐诸葛亮死后,姜维领导蜀军先后进行了多达十一次北伐,总的来讲胜多败少,姜维不亏为诸葛亮看上的接班人。姜维面对的是综合国力远远高于蜀国的强大魏国,并且此时的魏国有邓艾和钟会两位最优秀的军事将领。

从战略大局上来讲,姜维还是失败了,造成了蜀国的严重国力损耗,最后被邓艾偷渡阴平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