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群的遗传与进化

籿銕殘惢

植物种群的遗传与进化植物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型(pheno-type)是指个体呈现的外部形态,是环境作用与基因型(genotype)即个体的遗传性的总产物。从受精开始,基因型就一直受到环境(如细胞、组织和生化反应等内部环境,以及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受到环境综合影响过的基因型的表现结果,即表现型,所以植物在表现型方面的差异来源于个体的基因型和环境因子。然而,一定的基因型在某一环境里可能支持着一组性状,呈现出一种表现型,而在另一环境里则呈现出另一种表现型。可见,一个物种的基因型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植物的生态适应过程中,就发生了不同个体群之间的变异和分化,形成了一些在生态学上互有差异的、异地性的个体群,它们具有稳定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并且这些变异在遗传性上被固定下来,这样就在一个种内分化成为不同的个体群类型。这些不同的个体群,瑞典学者杜尔松(Turesson)称其为生态型(ecotype)。生态型这个概念是杜尔松在1922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生态型是“一个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一般来说,生态型的分化与种的地理分布幅度呈正相关。凡是生态分布区域很广的种类,即生态幅很广的种类,所产生的生态型也越多,反之亦然。生态型的形成可以由气候因素、地理因素等引起。

通常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可以将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气候生态型主要是由于长期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形成的,如南方的生态型一般表现为短日照类型,北方的生态类型则表现为长日照型。此外温度周期、低温春化和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等也可以产生不同的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主要是长期在不同土壤条件的作用下分化形成的,如生长在河滩上和碎石堆上的牧草鸭茅就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河滩上的鸭茅生长旺盛,高大,叶肥厚,颜色绿和产量高,而碎石堆上的鸭茅植物矮小,叶小,色淡和产量低。生物生态型是在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的,如生长在水稻田里的稗子和生长在旷野地里的稗子其发育节律是不同的,水稻田里稗子的发育节律基本上与水稻同步,形态也与水稻相似,这是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否则农民就会很容易地锄去它们。